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经过全体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继17日13时56分打通3号钻孔之后,18日凌晨5时03分又实现了1号钻孔的贯通,打通了救援的另一条生命通道。
凌晨5时15分,救援人员开始敲击钻杆,经过15分钟的敲击,到5时30分,未得到井下人员的回应。
1月10日14时,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2名工人被困井下。17日下午1点56分,事故救援实现了3号钻孔的贯通。经过紧张下放套管作业,1月17日22时12分左右,3号钻孔开始投放给养,由铅坠带着牵引绳,缓缓下放,有手电筒、营养液、药品、纸笔等。
记者从救援现场了解到,大约22点46分左右,给养投放到底,救援人员反馈有人明显拽了钢丝绳,23时40分左右,救援人员缓缓拽出了钢丝绳,发现补给已经全部被取走。此外,从井下传回来一张纸条。传回纸条显示,五中段现有11人,六中段1人,另有10人情况不明。后续救援工作还在全力紧张推进中。
纸条上有百余字,被困工人写下了井下至关重要的信息。
“我们在井下22人,在五中段有11人,六中段1人,4人受伤,另有10人情况不明。”
“现在大家体力透支严重,急需胃药、止痛药、医用胶带、外用消炎药,另有3人有高血压,急需降压药,我车上有两种,请把药带下来。”
“由于井下空气不流通,炮烟浓度大,现在井下水特别大,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央视新闻客户端)
临近春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再次迎来高发、频发期,各地政府机关相继发布政策严抓安全生产,确保节前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如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工程建设等高危行业企业,无疑都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
尤其2020年4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工作部署将2021年作为全国安全生产的“集中攻坚”阶段;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刚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从整体上来看,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形势呈现强监管、严执法的特点。
但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阶段,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风险行业领域,却发生如此重大、性质恶劣的安全生产事故。痛心之余,我们更需要反思全国“安全生产管理与保障工作”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何如此高压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下,安全生产事故依旧频频发生?涉事企业瞒报长达30小时,是怎样的原因令其如此漠视生命,无视监管?
安全生产管理监管执行问题
瞒报、迟报素来是安全生产救援工作的大忌,我国《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机制,并对瞒报、迟报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构成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如此高压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下,依旧发生性质如此恶劣的安全生产事故,显然,当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一些环节与机制上仍然存在问题。
监管执行
依据救援技术专家判断,事故外因是由于在离井口240米的一中段炸药发生了爆炸,导致井筒内的通风、安全出口、通讯等设施遭到破坏,22名处于井下600多米的作业员工被困失联。但在不到一个月前,曾有媒体报道当地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深入700米矿井作业一线进行现场检查,与事故发生时间十分接近。客观上,在有效的检查与整改前提下,事故发生几率应该很小,那么究竟是现场检查存在形式主义问题,还是企业整改不到位?
事故瞒报
此次事故企业瞒报时间长达30小时,在意识到无法凭借企业救援力量救出井下人员后,才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但据当地居民表示,事故发生时有明显的声音与震感,而在事故发生后的30小时内当地乡镇政府却并未上报任何异常。
新华社时评点出,在一道道“高压线”面前,总有个别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存在侥幸心理,事故发生后不是抢时间争取救援力量,而是“争取时间”将事故“大事化小”,企图逃避处罚。直到藏不住了,才向上级政府部门“求救”。这些犀利评论尤为意味深长。
近年来,国内安全生产管理在立法建设与政策指导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稳步推进。但此次事故却不得不让人反思,目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落地执行与常态监管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