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7119
电话咨询
报班咨询
我的课程
我的题库
消息中心
在线反馈

特别篇之学习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

来源:学慧通  |  浏览量:872  |  发布时间:2023-04-07  |  专栏:考务信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年。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征程上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如何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如何贯彻落实、推动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精神,充分认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准确学,全员覆盖学,全力推动学,坚持知行合一,推进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各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2018年11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立,我国进入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阶段,这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深刻阐明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回答了事关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新组建应急管理部,强化了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依法应急、科学应急、精准应急水平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党的新时代应急管理思想的学习不断深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二是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明显增强;

三是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城乡灾害设防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启动全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强化,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五是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

六是在新冠疫情和重大灾害事故考验面前,应急保障与安全生产等职能发挥到位,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征程上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历史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巨灾大难最能检验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国家动员力、民族凝聚力。历史上,我国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当今世界面临的突发事件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突出,应对风险挑战要打破常规和各种壁垒,实现横向与纵向整合。党的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可以跨越藩篱与界限。加强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这是我们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法宝。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协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出资源统筹、力量整合、社会动员的非常能力。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可以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相互配合,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同时要进一步厘清并衔接好中央与地方的责任,注重夯实地方和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基础,使资源下沉、力量下倾、重心下移,提高地方和基层干部的突发事件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必守之“正”。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目的是使制度优势更多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一己私利的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管理事业为了人民,又依靠人民,遵循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进入新时代,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要“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安全生产领域,要恪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底线与红线,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在应急救援领域,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发展与安全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现民族复兴、应对风险挑战同样也需要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做到同心、同向、同行。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而不断演化的。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治理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急管理制度改革也是如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应急管理事业改革是一场脱胎换骨、重塑再造,需要压茬推进、接续奋斗。而且,改革创新是守正创新,要善用先进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实现应急管理事业跨越式发展,其目的是将制度优势更多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地以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必然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同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应急管理有着直接关系,体现了面对重大风险、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这些精神的背后是可歌可泣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凝聚人心、形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共识的思想基础。战胜大灾大难,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共同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这些精神是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养料,必须发扬光大,激励我们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023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在部党委会和部务会中,都明确了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要求。他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以顽强斗争精神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坚决履行好应急管理职责使命,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来之不易,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要求,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找准应急管理自身定位,更好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敢于打硬仗、克难关、治顽症,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下大功夫把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风险底数,掌握灾害风险隐患,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全国风险数据调查工作。
二是依托国家减灾中心成立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规范预警发布行为,实现预警和响应行动联动。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国家减灾委和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丰富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和应急演练进社区进学校,利用安全城市评价和减灾示范社区评选等手段,推动应急演练和防灾减灾教育常态化。
四是以修订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抓手,推动风险防控工作落地落实,目前正在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法》立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对于应急管理工作来说,强化安全管理,做好事前预防,将突发事件苗头和隐患及时化解,就是最有效的应急管理。当前,应急管理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在斗争中学习斗争,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惊涛骇浪中经受考验,在攻坚克难中锻炼成长,全力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他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直以来,应急管理部党委按照“边转制、边应急、边建设”的基本思路,蹄疾步稳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建设发展,全力推进队伍转型升级。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全国布点建设了27支地震、山岳、水域、空勤专业救援队和6支跨国境救援队,2个消防救援搜救犬培训基地,在各省份组建了机动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各地同步组建了246支工程机械救援队、近3000支各类专业队,在黑龙江和云南分别建设了北、南方空中救援基地,在实战中锤炼队伍、磨合机制,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并且从区域性作战向跨区域、跨国应急救援拓展。

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顺利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复测,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2020年3月24日至4月4日,应莫桑比克政府请求,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2023年2月,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装备和物资前往土耳其救援。

在新发展阶段,应急管理系统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在国家“十四五”应急规划中,科学规划增加力量规模,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强调要加快森林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强能,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统筹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和专业救援基地建设,建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等,努力建设一批国家、区域、省域、市域机动和拳头力量,提高极限条件下的综合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