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7119
电话咨询
报班咨询
我的课程
我的题库
消息中心
在线反馈

应急管理部发文-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系列解读

来源:学慧通  |  浏览量:465  |  发布时间:2024-01-05  |  专栏:考务信息

2023应急管理成绩单新鲜出炉


1月3日至4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明显上升的严峻挑战,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保持了全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的总体平稳。

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

一年来,针对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一些长期积累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集中显现,以及极端灾害天气趋多趋强带来的挑战,应急管理系统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相关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

——开展全国重大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隐患、事故多发地区、企业主要责任人、基层末梢,加大“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力度,对问题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并组织主流媒体深入一线曝光,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有关部门制定51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建立全国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9.4万件。

——强力实施一批安全治理硬招实招。组织开展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制订《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开展化工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油气储存、开采和长输管道安全风险治理。修订《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开展重点领域消防治理,挂牌督办一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燃气安全“一件事”全链条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开展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航、特种设备、渔业船舶、水库水电站等行业领域强化安全监管,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新领域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对新疆、山东、山西等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和帮扶。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组织实施各大流域汛前检查、病险水库安全度汛督导,突出地震重点危险区督促强化防范措施,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动灾害综合治理。中央安排预算内投资、安全生产补助和救灾资金293亿元。

——大力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能力。配合中组部开展市县党政正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会同中央党校和相关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危化品和燃气领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训。紧盯各类社会单元和一线岗位员工,穿透式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推进安全生产举报工作。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一体推进实施“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主题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五进”活动。

全力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坚持常态应急和非常态应急相结合,累计组织81次应急会商,启动114次应急响应,派出130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全力处置各类险情,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预案和力量预置。修订自然灾害救助专项预案,制定印发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参考,开展“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联合救援演习、长三角地区防汛防台风联合演练。落细落实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分片区建立健全森林草原火灾联防联控机制,重点时段分批次、分专业在重点方向预置应急救援力量。

——奋力夺取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救灾重大胜利。去年面对台风“杜苏芮”强势北上,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京津冀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生极端暴雨洪涝,提前向相关省份发出预警,加密会商研判,全力应对处置,圆满完成北京门头沟受困列车救援、河北涿州白沟河左堤抢护等重大应急处置任务。对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迅速响应、高效有序应对,赴土耳其成功开展国际救援,统筹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功处置西藏察隅等森林火灾和内蒙古短时间集中暴发的雷击火,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受害森林面积、因灾伤亡人数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低。会同财政部建立中央救灾资金预拨机制,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处置内蒙古阿拉善盟煤矿坍塌、北京长峰医院火灾、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山西吕梁永聚煤矿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加快事故调查,对重大事故及典型事故挂牌督办、提级调查,推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强化综合统筹

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按照“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要求,强化综合统筹,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

——健全体制机制法制。整合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灾害应对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协调,推动解决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建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指挥协调运行机制,指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成功举办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建立相关合作机制,推出14项合作举措。积极推进重要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制定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和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统筹协调机制,发布一批行业标准。全面推广“互联网+执法”。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统筹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装备发展、智慧应急、应急卫星规划实施。建强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深化电力、铁塔、通信、视频和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应用。加快防汛抢险等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成功发射2颗应急减灾雷达卫星。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

——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强用好乡镇街道消防站所。创建一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开展县域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和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

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年来,应急管理部聚焦打早打小和攻坚打赢实战需要,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应对处置急难险重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

——着力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挂牌成立国家消防救援局。增编组建国家综合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加快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列装一批新特装备,加强实战练兵,应对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升。参加18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取得摘金夺银好成绩。

——推进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新建15支国家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总数达到113支。举办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和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新建11支工程抢险专业队伍,优化国家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力量规划布局。建强关键航空应急力量。

——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民间救援力量参与国内外重特大灾害救援救助行动管理办法,配套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



六个“更加注重”着力固本强基


1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明确要将固本强基作为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主题,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分析应急管理面临形势和任务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安排。会议强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既定目标为战略指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固本强基、提质强能,下更大力气解决基础性、源头性、制度性问题,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要注重把握六个方面:

——更加注重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必须深入分析制约转型的短板,找到“杀手锏”式实招硬招,加快建立以风险治理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突出源头防控,运用改革思维和法治、政策、科技、标准、工程治理等手段,严把规划安全关、安全准入关,提高安全设防的能力和水平。把预防为主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更加注重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研究内在规律,着力从本质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对重大灾害事故,深入总结反思,举一反三。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解决问题。

——更加注重制度发力。与时俱进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思维发现问题,以制度创新解决问题,以制度刚性落实责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更加注重眼睛向下。持续向基层末梢聚焦发力,深入了解应急管理的真实状况,掌握突出风险隐患,紧盯最容易出事的领域、最不安全的因素、最不放心的环节,强化针对性措施。突出现场感、增加穿透力,把责任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场景、具体的点位、具体的人。

——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广泛调动起、发挥出、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更加注重务实作风。脚踏实地、不务虚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安全,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应急管理部:重在强治本、见实效



记者从1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应急管理部明确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在强治本、见实效,努力实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继续采取“中央党校主课堂+各地区分课堂”的模式,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着力抓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完善,深刻剖析以往事故教训并紧盯新问题新风险抓紧查缺补漏,继续推动出台和修订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着力抓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推动建立完善各类发展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推动企业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运行管理,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倒查机制。着力抓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持续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强化消防、公路铁路、病险水库等安全工程建设。着力抓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严格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明确从业人员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各行业领域全面细化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强化外包外租单位人员安全管理和培训,组织各类企业单位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着力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推动各类企业单位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着力抓精准执法和帮扶,综合运用暗查暗访、联合执法、异地交叉互检等方式,直插现场开展专业执法检查,加大“互联网+执法”推广应用和群众举报奖励力度,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加大事故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办力度,切实形成有力震慑;深入开展重点地区专项督导,持续开展专家指导服务。着力抓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和目标,持续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加快建设安全科普宣教和体验基地。

——全力防范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矿山方面强力开展行业安全整治,扎实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危化品方面要制定化工企业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严控高危区域人员聚集数量,深入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持续防控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消防方面要对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整治突出风险隐患。工贸方面要突出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涉氯等高风险领域,高温熔融金属、煤气、喷涂等高风险场所,有限空间、筒仓清库等高风险作业,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同时,要有效发挥各级安委办职能作用,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有力推进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深化全国城镇燃气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大跨度建筑质量安全排查,常态化开展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商渔共治”等工作,深入排查整治电梯、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如何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应急管理部:聚焦强能力、健机制



记者从1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应急管理部将聚焦强能力、健机制,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实施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工程项目总体方案,聚焦最突出的短板弱项,高质量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预警指挥工程要支持多灾易灾地区加强综合监测站、高清视频监控、应急通信基站、卫星电话终端等设施设备建设,推进信息汇聚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建成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灾害预警指挥体系,提升灾害风险监测感知、研判预警、应急“叫应”能力和指挥系统的抗灾能力。救援能力工程要结合区域灾情特点和实战需要,完善无人机救援体系;配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主战装备、补齐专勤救援装备,支持基层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提升应急救援攻坚能力和效能。巨灾防范工程要围绕提升大震巨灾风险防范能力,聚焦地震重点危险区,改造升级一批监测站网和系统平台,完善震害防御数据系统和构造探察装备,提升大震巨灾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基层防灾工程要围绕提升防灾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乡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建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健全县、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要联合各专项指挥机构进一步强化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统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防汛抗旱要加强重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复盘剖析,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提前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及时科学高效处置各类突发险情灾情。抗震救灾要加强地震发展趋势研究和重点危险区跟踪监测,推动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优化应急响应快速处置机制、队伍力量指挥调度机制、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做足做细防范应对准备。森林草原防灭火要加强监测预警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应用,强化综合会商研判、短临预报和预警“叫应”协同衔接,健全源头管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长效机制。救灾救助要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和快速调拨机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综合减灾要健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常态化机制,推进数据动态更新和共享,有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原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应急部官网查看全部内容)                                        
注明“来源:XXX(非原创)”的作品或者标明媒体的新闻摘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方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科普更多安全知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