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7119
电话咨询
报班咨询
我的课程
我的题库
消息中心
在线反馈

应急管理舆情的特征及演变规律

来源:学慧通  |  浏览量:673  |  发布时间:2022-01-24  |  专栏:考务信息


​一、舆论、舆情与应急管理舆情


舆论: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舆论的特点:

◆它是一个共同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

◆社会公众对此公开表达具有鲜明评价性的观点或意见。(赵薇电影使用台独演员事件)

◆意见内容是多元性与一致性并存。(2007年“周正龙拍虎”事件)

◆意见的表达对社会实践产生显著的影响。(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厦门PX项目事件)


舆情:

舆情就是国家管理者对一段时间内社会重大舆论运动状况的认识和判断。它反映了国家管理者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目的出发,对重大舆论发展进行积极应对和引导的对象性思维。


应急管理舆情:

●从主体来看,应急管理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时空内,围绕应急管理等方面,公众对应急管理管理者及其实践的意见或态度。

●从客体来看,应急管理舆情就是国家管理者对一段时间内涉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舆论运动状况的认识和判断。


二、应急管理舆情的特征


1、频发、丛发,关注度极高

▲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的重大性、广泛性,使应急管理舆情必定会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应急管理事故多发。

▲社会利益进一步分化,社会观念多元化发展,应急管理事故的发生极易造成次生灾害(救援救济物资分配不公)。

▲在发达的社会信息网络中,应急管理舆情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常态。


2、高危特征

生产安全事故的特殊属性的高危性

公众情绪的高危性发生谣言等次生灾害的高危性(8.12爆炸事故中谣言)


3、迅速传播

生产事故信息产生方式决定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导致大量迅速传播(拓扑网状结构、病毒式传播)

应对失当导致舆情进一步扩张(发言人7.23动车事故“雷击论”)



8 · 12天津港爆炸事件的舆情发展过程


4、异化变形

事件发展初期,因为信息的不完备和判断的情绪化、简单化,往往表现出非理性、极端化、片面化。(2009年成都公交燃烧案)  

网络舆情往往强调单面信息,对局部细节过分放大甚至借题发挥。(2009年湖北“29岁市长”事件)


三、应急管理舆情的演变规律


平静——质疑——无回应——不信任——安抚——恢复平静


1.事故潜伏期:舆情处于平静状态。

★这是生产安全舆情引导的准备期。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传播应急管理信息,塑造部门形象,赢得社会舆论信任。否则将在生产事故爆发前就已失去舆论引导能力。

★(公众先入为主的印象决定了事故发生时对铁道部的负面评价,7.23温州动车事故处理期间,网络舆论认为“埋车头是掩盖真相”)


2.事故爆发期:随着事故的发生,舆情出现,初期以中性舆情为主。由于信息的缺乏,谣言开始出现。随着某一特殊信息的出现,舆情开始出现波动,大量负向舆情出现。在此期间,如当事方或管理者对舆情无回应或回应不当,则会进一步激发舆情的密集增加和变形发展。

★舆论引导的风险应对期。

★初期:以中性舆情为主。

★初期后段:关键信息缺乏,谣言出现。(2014湘潭产妇死亡案)

★中期:特殊信息出现,舆情波动,负面评价增多。相关部门应适时、适当地发布事故信息,否则会导致负面舆论的爆发。


3.善后处理期:舆情获得安抚,最终趋于平静。

事故善后期是舆论引导的收尾阶段。事故的妥善处理和善后是成功平复舆情的关键。同时,还需要针对民众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两种引导方式,才会最终平复舆情。(温家宝看望动车事故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