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筑主动防火措施的是()。
A.自动灭火系统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防排烟系统
D.建筑防火间距
答案:D
解析: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建筑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2.( )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A.防烟系统 B.排烟系统 C.机械加压排风系统 D.通风系统
答案:A
解析:防排烟系统可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3.若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时,其火灾危险性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A.5% B.10% C.20% D.25%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4.若某生产企业的一座镁粉仓库内存放有汽油、煤油和柴油,且汽油、煤油和柴油所占本层面积分别达到5%、6%和7%,则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依据()来确定。
A.镁粉 B.汽油 C.煤油 D.柴油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5.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订的。
A.柱 B.承重墙 C.隔墙 D.楼板
答案:D
解析:因为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
6.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5 B.20 C.30 D.50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4.2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7.当民用建筑内的锅炉房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m3,且储油间应采用符合规范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隔开。
A. 0.5 B.1 C.2 D.3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4.12—4 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设置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8.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A.1 B.1.5 C.2.5 D.3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6 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
2 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进行分类为有( )。
A.不燃性 B.难燃性 C.可燃性 D.易燃性 E.易爆性
答案:ABC
解析: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分为不燃材料(制品)、难燃材料(制品)、可燃材料(制品)和易燃材料(制品)四个等级;而建筑构件主要指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其燃烧性能分为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三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不包含易燃性。
2.下列选项中,属于防火间距确定的原则的是()。
A.防止火灾蔓延 B.保持火势 C.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 D.节约土地资源 E.加速灭火
答案:ACD
解析: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但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其原则主要有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等。